海南土外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土外山金矿位于海南西部戈枕含金剪切带的北东端,属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主要分布在剪切带下盘的混合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原生包裹体主要以气液包裹体为主,含CO2包裹体较少,成矿流体属于NaCl-H2O型热液体系;早、中、晚三个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范围分别为240~320℃,210~260℃,180~240℃,盐度分别范围为8%~10%,4%~8%,3%~8%,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点。氢氧同位素测试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是岩浆水、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不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成矿温度和盐度呈规律下降。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杨国强,毛景文,吕林素,刘珺,杨静.2008.海南土外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82(11):1540-1546.
.2008.[J]. Acta Geologica Sinica,82(11):1540-154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