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618.42

基金项目:

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地质调查项目(编号200213000035),湖南省地质勘查局“湘东南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项目资助的成果


Tectonic-Magmatic Mechanisms of the Two Types of Early Yanshanian W-Sn-Polymetallic and Pb-Zn-Polymetallic Deposit Assemblages in Southeast Huna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湘东南地区燕山早期与花岗岩体相关的矿床总体可分为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和中低温的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结合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成果和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分别对两类矿床组合的温度条件以及矿床、构造、岩浆岩之间的相关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两类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①茶郴断裂南东隆起区和断裂北西拗陷区内的局部隆起地带岩石圈厚度较大,由于更强烈的岩石圈拆沉引发更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形成规模较大的中深成岩体,提供长时间高温条件,造成W、Sn等亲花岗岩元素的高程度、大规模富集,从而导致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②茶郴断裂北西拗陷区因岩石圈较薄,岩石圈拆沉及其引起的热扰动作用较弱,产生小规模岩浆活动,因而缺乏W、Sn等元素的大规模富集,而Pb、Zn、Cu等元素则源源不断地运移到地表,加之缺乏长时间高温条件,导致大规模的中低温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形成,而中高温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缺乏。上述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岩浆-成矿过程的差异,导致湘东南钨锡多金属和铅锌多金属两类矿床组合的形成。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柏道远 周亮 王先辉 张晓阳 马铁球.2007.湘东南燕山早期钨锡与铅锌多金属矿床组合形成的构造-岩浆动力学机制[J].地质学报,81(9):1238-1247.
BAI Daoyuan, ZHOU Liang, WANG Xianhui, ZHANG Xiaoyang, MA Tieqiu.2007. Tectonic-Magmatic Mechanisms of the Two Types of Early Yanshanian W-Sn-Polymetallic and Pb-Zn-Polymetallic Deposit Assemblages in Southeast Hunan[J]. Acta Geologica Sinica,81(9):1238-124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2007-01-23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