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2002CB412600)简介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541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日“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项目编号:2002CB412600)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02年12月批准立项,2003年1月正式启动,研究时间为5年(2002年12月-2007年10月)。项目依托部门为国士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现为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侯增谦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二七博士。来自9个国家级科研单位和高校的71位科技和教学骨干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工作。该项目围绕“建立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框架”总体利学目标,以印度-亚洲大陆主碰撞带内重要成矿构造单元为野外实验室,以陆一陆碰撞过程中成矿作用研究为核心,按照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形成机制-改造过程-潜力预测研究思路,采用多学科交叉、深部探测、数字模拟等多技术方法融合和四维综合分析等途径,查明陆-陆碰撞不同阶段的成矿动力学背景和成矿环境,揭示各主要成矿系统的时空结构与主要矿床类型;阐明不同构造背景下的壳幔作用过程与成矿机理,创立火陆碰撞成矿理论,建立大陆碰撞造山带区域成矿模型;探索主碰撞变形带成矿预测和潜力评价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建立和完善矿产资源评价体系。根据总体目标,下设10个课题。该项目执行3年多来,严格按照科技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要求,在首席利学家及项目专家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脚踏实地的开展了各项研究工作。绝大多数课题超额完成了预定任务,在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对前期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专家认为:该项目研究进展突出,创新成果明显,突破前景很大。项目研究抓住了当前国际地学的重大科学问题,抢占了制高点,具有显著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为此,科技部又特别加强了对项目的支持力度,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前期工作的突出进展和创新认识主要有:(1)在碰撞造山过程和成矿构造背景方面:建立了印亚大陆碰撞前的多岛弧构造格架;初步查明藏南拆离系和主碰撞带裂谷系的形成时间和发育机制;发现青藏高原下地壳大规模流动地质证据;初步提出了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的构造模型;(2)在火山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方面:系统建立了高原岩浆事件序列与时间坐标;初步识别出三次重大的壳幔相互作用事件和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幔化学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2006.国家“973”项目《印度与亚洲大陆主碰撞带成矿作用》(2002CB412600)简介[J].地质学报,80(9).
.2006.[J]. Acta Geologica Sinica,80(9).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