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的Ar—Ar年代及其地质意义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P618.51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编号G19990432),国家攻关项目(编号96-914-01-04),有色地勘总局项目(编号98-D-1)的成果。


~(39)Ar-~(40)Ar Dating of the Three Typical Gold Deposit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outhern Qinling Region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南秦岭地区的主要金矿床可分为三类,浸染型、石英脉型和韧性剪切带型。通过凤县八卦庙、成县小沟里和康县尚家沟三个典型金矿床详细的地质和氩-氩年代学研究,获得的三个坪年龄分别为131.91±0.89Ma、197.45±1.13Ma和161.59±0.56Ma,三个等时线年龄均与相应的坪年龄相近,且等时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印支晚期—燕山早期,与秦岭地区在该时期的陆—陆碰撞和陆内造山演化阶段相耦合,碰撞造山—岩浆侵入—矿床定位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连续过程;说明造山带关键构造变革时期也是大规模成矿作用期,区域构造演化与大规模成矿是同一大陆动力学过程的不同表现。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邵世才,汪东波.2001.南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的Ar—Ar年代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学报,75(1):106-110.
SHAO Shicai, WANG Dongbo 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y for Mineral Resources, Beijing,.2001.~(39)Ar-~(40)Ar Dating of the Three Typical Gold Deposits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outhern Qinling Region[J]. Acta Geologica Sinica,75(1):106-11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1999-12-12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