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潼峪金矿床的形成机理——同生构造型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潼峪金矿床的形成受控于区域多期变形-变质作用,与区域复背形-剪滑断裂带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源于太华群的后期改造富集,是一同生构造型金矿床。矿床形成演化分为四阶段:Ⅰ.矿质准备阶段——初始矿源层形成;Ⅱ.矿质活化运移阶段——区域进变质一混合岩化,热力化学分异导致金活化迁移,局部初始富集;Ⅲ.矿床形成阶段——区域褶皱,形成顺层及切层剪滑断裂,在动力作用下,金分异及定向迁移而聚集成矿;Ⅳ.矿床叠加改造出露阶段——地块抬升,矿床又经断裂活动,动力机械分异作用等改造。热-动力成矿作用在矿床形成过程中具主导意义。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正国,钱壮志.1990.陕西潼峪金矿床的形成机理——同生构造型金矿成矿模式探讨[J].地质学报,64(2).
.1990.[J]. Acta Geologica Sinica,64(2).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